新疆日报网讯 今年3月2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大会,发出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动员令。它向世人昭示,全面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正在迈向一个新高度。
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在新疆,所有的工作都与民族团结工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根基。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铸就新疆发展稳定的坚强基石。
迈入新时期新阶段,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形势和民族关系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立足“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疆各族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汇聚强大力量、成就新疆新的辉煌。自治区党委决定今年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对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出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是回应突出问题、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良好开局、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的必然要求。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是新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之举。从1983年开始,新疆连续33年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33年来,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成效一年比一年显著,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符合实际、深受欢迎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党委做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维护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举措,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次突出问题,这不仅在新疆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决策,如浩荡的春风,在新疆大地引起热烈反响。各地、市、县、镇、村,各部门、各单位层层部署,广泛动员,迅速行动,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思路和办法,将活动推向深入。各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谋划民族团结工作新思路,解决民生建设新课题,破解各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新疆上下迅速形成了干部引导、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自治区发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动员后,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从家庭到单位,从工作岗位到各自生活,从小家到大家……每个新疆儿女都竭力用自己的“微”力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光添彩,形成了强大合力,汇成了全面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巨大洪流。
(二)改善民生,是新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
这几年,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理念,连续7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在了民生上,在就业、教育、住房、卫生、社保和路水电气等方面,解决了一大批积累多年的突出民生问题,为争取和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年,自治区在财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对民生建设的资金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大幅增加。实施25类100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重点向基层倾斜、向促进民族团结倾斜。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抓住民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持续在就业、脱贫攻坚等方面发力,让各族群众真正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6月6日,在河南郑州,新疆有关部门组织疆内外175家用人单位,专门针对河南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举办双选会,提供1688个就业岗位。河南省21所高校的213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参加双选会,场面火爆。毕业生迪丽娜尔说:“我看中了两家企业,分别在乌鲁木齐和阿克苏,我想试一下。”经过双选交流,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87人。
类似的招聘会,仅今年上半年就分别在北京、南京、西安、郑州举办了4场,吸引新疆籍毕业生共计1581人次。
为解决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这个突出问题,按自治区党委部署,有关部门互相协同,加大力度实施高校人才引进计划,以新疆籍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组织新疆各地州企事业单位赴新疆籍高校毕业生比较集中的省市,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以“绿色通道”的方式,引进新疆籍人才。多项就业措施形成合力,极大促进了新疆籍内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途径,也是事关民族团结的大事。按自治区党委部署,由自治区经信委、财政厅、各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等共同推出的“短平快”项目成为解决南疆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突破口。一大批投资少、用工多的小微产业项目,有效拉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库车喀拉防盗门厂是当地一家小企业,今年得到政府提供的8万元就业援助金的扶持,扩大了生产经营范围,用工从原来的27名增加到了现在的44名。该厂工人买买提江·许库尔有着切身体会:“刚来的时候每个月2000块钱,现在工资达到4200元,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我们的收入还会增加。”今年第一季度,仅新疆库车“短平快”项目就带动2000人就业。
上半年,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万余人次,其中就地就近转移成效显著,共计转移118万余人次,今年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0万人次的目标有望如期实现。
扶贫攻坚在新疆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还有利于贫困人口融入现代文明,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继年初自治区党委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后,今年2月25日、6月14日,自治区先后召开推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发展座谈会和推进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脱贫攻坚富民固边座谈会,针对和田地区底子薄、基础差的现实和克州抵边守边群众多、贫困问题突出的特点,分别提出“加快发展”和“富民固边”的具体要求,并制定出小额贷款、一户一策、千企帮千村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卡斯木·如则是和田民丰县若克雅乡喀塔尔墩村农民,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参加重体力劳动,一直是脱贫“老大难”。今年3月,县、乡、村分别对他家的情况进行详细摸底核查,制定出一项为卡斯木“量身打造”的精准扶贫套餐。他激动地说:“我收到6000元扶贫资金,修了羊圈,地区和县上又给我补助5000元庭院改造资金,还发了10只扶贫羊。我家院子里种了核桃、蔬菜、西瓜、葡萄,还养了鸽子、羊、尼雅黑鸡,今年不出院子就能实现脱贫!”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南疆各地逐一解剖“麻雀”,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推进工作,彰显出强大的政治智慧和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魄力和勇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中,各项民生项目加速推进。人社部门积极作为,创造条件,扩大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覆盖范围,近日实现了与浙江省的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截至目前,已实现与陕西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吉林省、浙江省等6省市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走在全国前列,最大限度地给参保人员创造方便。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巨大支撑,进一步赢得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形成各民族大团结、全社会同进步的生动局面。
(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心与心的距离。加强民族团结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重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和关键。
自治区党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和各民族互学语言;创新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力求以细致入微的具体举措、务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于润物无声中实现各民族团结一心,使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仅能使各民族群众相邻而居,更能引导各民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像一家人一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在和田县北部连绵的沙漠边缘有一个小村庄——和田县高新农业经济新区和谐新村,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6个民族的600多户村民。建村以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各族群众自愿搭配、自主选择,开展了民汉“一对一”结对子活动,逐步加深交往交流交融,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一起学语言、学技术、搞生产、奔小康,其乐融融,亲如一家。和谐新村的积极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仅为自身快速健康发展赢得有力保障支持,更在南疆地区起到了示范效应。
近两年,特别是今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以来,新疆稳步推动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小事入手,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帮扶、共同致富、解决实际困难等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活动,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团结,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形成了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生动局面。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各民族互学语言,是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今年,自治区把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和各民族互学语言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民族团结进步年青少年学生双语大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自治区第二届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刚刚落下帷幕……各类双语大赛的举办,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学双语、用双语、比双语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促进住村工作组双语培训和干部群众互学语言,不仅拉近了各族干部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干部与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把“访惠聚”活动打造成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大平台。
如今,生活在新疆的每一个人,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学习双语的重要性,越来越体会到语言不仅是学习工具、交流工具,更是一扇扇表达思想的窗口、一座座传递情感的桥梁,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
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很重要。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各类宣讲团特别是“草根宣讲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18日起,自治区党委组织宣讲专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示范宣讲活动。截至5月8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示范宣讲团在全区各地州市、30余个县市(区)、部分乡(镇)村、区直机关和高校巡回宣讲66场次,直接听众逾10万人。“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用百姓话讲百姓事”,天山南北、城市乡村,宣讲者讲得神采飞扬,聆听者听得聚精会神,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引发各族干部群众强烈共鸣。
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示范宣讲活动的带动下,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活动迅速开展起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田地区、哈密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把自治区示范宣讲报告会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喀什地区、吐鲁番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以自治区示范宣讲为契机,拉开本地学习贯彻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精神的序幕,让宣讲报告会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动员会”。宣讲注重讲到位、讲到家、讲到群众心里面,生动体现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初步形成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群众在哪里就宣讲到哪里”的宣讲格局,全区上下形成凝心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缜密的顶层设计、到位的政策统筹、稳妥的工作部署相互有机结合下,新疆民族团结进一步得到加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日益紧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动场景遍布新疆大地。
(四)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既要大处着眼,顶层设计,又要从小事入手,破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矛盾,以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补齐民族团结“短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翻开今年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计划,针对各族群众多年来反映的突出问题的27项举措赫然醒目,涉及文化、医疗、教育、援疆等各个领域:保障区域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培养选拔一大批各民族干部;适应开放需要,深化护照签发管理改革;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到内地出差办事创造更好条件;在全疆开展农村土地清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喀什高台民居……各项措施件件关乎百姓民生,项项涉及群众利益,点对点解决各族群众普遍存在的困难,每一条都做到“点”上。
加快推进27条措施的逐项落实,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一个个亮点。一场场民族团结进步年新闻发布会接连举行,一项项措施落地开花。
“不再使用便民卡”成为27项措施中首个落地的一项。措施落地后,适应了人口大流动的新常态,减少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中间环节,更加便于群众出行;也更好地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成为顺应形势、符合发展、回应民声的务实之措。
额敏县桥东社区综治干事杜淑巧说:“我们可以用办理便民联系服务卡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好地办理其他业务,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紧接着,多措并举加强儿科医生培养引起各方关注。自治区卫生厅公布了对未来新疆儿科体系的统筹规划,明确培养人才力度及具体目标。此举结合群众的现实需求,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健康新疆”建设的总体目标,为进一步推动全疆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中心主任、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授严媚说:“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新疆医科大学即将恢复儿科专业,让我们看到了儿科的春天。”
“少数民族证件标准化和人名规范使用”则着力通过技术手段的攻坚,重点解决由于姓名出现的问题。随着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各行业部门的不规范存量会逐步得到清理解决,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少数民族证件标准化和人名规范使用。
……
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之中。解决群众需求就是推进民族团结,解决突出问题就是维护民族团结。27项举措的推出和落实,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各族群众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有的看似细微,但恰恰体现出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激发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巨大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正以磅礴之势向前推进。一件件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实事正在落实,一个个各族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正在解决,一桩桩发生在各族群众之间的温暖感人的故事正在持续,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喜人的景象。
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开展必将在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留下浓重而光彩的一笔,也必将为新疆改革发展稳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铸就坚强的基石。(新疆日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