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新疆民航开通首条出疆国内航线
凭介绍信买票一年后配空乘
亚心网讯(记者于惠如)每当新疆空域架起一座又一座联结国内国际城市、地区间的友谊桥梁,开通一条又一条空中丝绸之路时,老一代新疆民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新疆民航开通的首条出疆国内航线:伊尔-14型飞机执飞的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对于新疆民航初创阶段(1955年-1984年)来说,那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1955年,中国民航设立乌鲁木齐管理处;1957年1月1日,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正式开通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该航线由伊尔-14型飞机执飞,航线距离2595千米,这也是新疆民航开通的首条出疆航线。
凭单位介绍信买机票
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于1958年8月4日停航,共计飞行20个月。当时包括这条出疆航线在内,乘机的乘客多因公务出行,需经单位层层申请、取得介绍信后才能购买机票。在登机牌还未问世的年代里,介绍信肩负着身份证明和登机牌的双重作用。
由于人员信息在买票时就已经过层层确认,乘机手续也不复杂,旅客登机时只需出具工作证及单位介绍信,通过工作人员的“刷脸”检查即可,随后就在候机室等待,到时间后就去机场空地上登机。
当时新疆民航的客流量很小,直到1969年才突破两万人。1956年,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提出“不浪费一千克空吨位”的口号,以争取正常客货为主,在正常客货不满载的情况下,大力组织专价货的运输。
作为出疆航线,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也承担起了这项重任。当时,从疆内运往疆外的专价货品种以中药材(草红花、干鹿角、贝母、紫草)、食品(鸡蛋、水果、冻鱼)、土产(羊毛毡、地毯)及胶皮鞋底为主。
运行一年后才有空乘
1957年年底,在开通了一年之后,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的航班上开始配备专职空中服务员。服务员的主要职责是在起飞前迎接旅客登机,照顾旅客就坐和安置旅客随身携带物品,飞机起飞后向旅客介绍飞行航线时刻、安全、服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乘机知识,搞好机上宣传和服务工作。
由于伊尔-14型飞机小,机上设施落后,无法提供机上餐食,飞行过程中,一般是安排旅客在经停航站就餐,飞机上主要供应糖果、茶水和香烟等。
新疆航空市场逐步开放
今年1月1日,新疆民航实现了运输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60周年,刷新了全国民航最高安全纪录。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民航新疆管理局副巡视员张廷耀介绍说,新疆民航史要从1954年12月31日,原中苏民航股份公司将苏方股份全部移交给中国开始算起。
在当时,新疆的民航事业飞飞停停,很不景气,同时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原因,新疆地面交通也很不发达。可以说,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的开通,成为新疆民航的一个起点,也是新疆民航初创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在那以后,民航新疆区局开辟了多条从内地到新疆的航线,沟通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新疆航空市场逐步开放。
□大事记
○1955年1月1日,民航西北管理处成立。当日,乌鲁木齐-伊宁-阿拉木图国际航线开通。同年9月,民航西北管理处更名为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
○1956年,乌鲁木齐-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乌鲁木齐-阿勒泰航线相继开通。
○1957年1月1日,首条出疆国内航线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开通。
○1958年10月,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迁至兰州,成立民航兰州管理局。同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局成立(简称“民航新疆区局”)。
○1959年5月,经民航兰州管理局批准,民航新疆区局乌鲁木齐市红山售票处动工修建,1961年投入使用。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志新疆卷》整理)
□亲历者
伊尔-14机型简单维修难
姓名:陆家沂
年龄:89岁
职务:1954年至1977年在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工作,为机务人员,1978年调回北京。(图由本人提供)
从1954年年底抵达新疆,到1978年离开,我在新疆待了24年。虽然我在北京长大,但对我来说,新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乌鲁木齐-酒泉-包头-北京航线的开通,对新疆民航界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当时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处使用的飞机很少,机型也很单一,只有里-2型和伊尔-14型。执飞该航线的是伊尔-14型飞机,这种飞机能坐30多人,机型结构比较简单,但维修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由于新疆复杂的地形及气候条件,导致飞机故障率比较高。有一年,一架飞机在南疆皮山执行作业任务,由于风大,发动机吸入沙子。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的同事拆洗了11次发动机汽缸。
新疆民航长期沿袭使用传统的苏制飞机,飞机的航行、维修资料都是俄文的,而当时专业翻译人才非常紧缺,我们都自学俄文,以便工作。
就像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也很疼爱自己的飞机:执行任务前,打扫干净整洁;执行完任务回来,要细心“美容”。
要不是身体不允许,我真想找个机会,回到奉献了最美年华的新疆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