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法规 >>新疆已制定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700多项
新疆已制定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700多项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网讯 10月12日,记者从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努力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强化农牧业标准化效益,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加强节能环保标准化工作,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扩大标准化合作交流,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积极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化工作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我区已制定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700多项;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超过220项;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超过4项。组建自治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4个,承担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1个、国家标准工作组2个。建立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7个;建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10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92个;建立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78个。“十二五”期间,我区标准化科技成果丰硕。新疆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共形成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260项;科技部门登记成果1165项中含有技术标准内容研究与开发的36项;参加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十多项标准化公益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与内蒙古联合开展少数民族服饰国家标准研制;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1项。我区标准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成“新疆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库收集电子文本国家标准3.2万条、行业标准8万多条,收集哈萨克斯坦标准和技术法规8000余项,完成16万字的哈萨克斯坦国家标准题录的翻译工作,标准信息资源量50余万条;启用“标准资源远程投送系统”;与西部8省联合成立标准化研究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据介绍,新疆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地方标准体系。

标准带给我们什么

□亚心网记者王兴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这是对标准社会意义的高度概括。标准化作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越来越发挥出其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作用。标准是人们相互交流、开展交易的共同语言,通过可靠的交流方式、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值得信赖的合作规范,将人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我区标准化事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广覆盖、多维度需求的“大标准”时代,覆盖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区不同领域参与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厅局以及科研人员,听他们讲述了新疆标准化的开展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积极变化。

企业经营:节本增效益

“经过严格测算,标准化技术的推行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了13.3%。”10月11日,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执行经理陈国辉说。

新疆中亚食品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是我区一家以生产果蔬罐头、果酱等产品为主的跨国经营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拥有独资番茄制品厂,其国内产品95%出口至俄罗斯以及中亚、欧洲国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该公司对于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也更加注重。目前,该公司已经制定企业标准14项,采用了7个地方标准和4个国际标准,涉及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其境外配套生产企业哈萨克斯坦新康番茄制品厂制定的番茄沙司标准已上升为该国国家推荐标准。

陈国辉说,标准的推广和使用在节约原材料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加之企业产品大量用于出口,推行标准化节约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最终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从标准对企业价值链环节影响的前后对比看,实施标准后,很多环节的价值变化都在50%以上。”他说。

陈国辉说,新疆是番茄生产大区,但标准化水平并不高,鉴于标准化对企业效益的巨大影响,我们今后还要在番茄标准研发和制定上下功夫,制定新疆自己的标准。

公共服务:快捷更高效

社会保障卡经办流程是怎样的?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这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业务在不同的城市都具有统一的服务标准,生活将会方便不少。而这正是自治区社保局标准化工作努力的方向。

随着我区标准化事业的覆盖领域不断扩大,标准化正在从生产领域向贸易领域、服务领域延伸,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的标准化推广,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10月11日,自治区社保局业务部主任刘承亚介绍,2010年,自治区社保局就成立了自治区社会保险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今年8月,自治区社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为全区开展社保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技术平台支持。

“开展标准化工作是社会保险工作的必然趋势。”刘承亚说,从2014年至今,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分别被批准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其中,昌吉州到去年年底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地方社会保险规范108项,并在全州社保系统试运行。去年年底,巴州、拜城县等5地2县被人社部社保中心批准成为社保标准化“先行城市”试点单位,其中,拜城县先行先试,制定了基金征缴、待遇给付、综合业务规程。目前,全疆已经形成试点单位带动全区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局面。

刘承亚说,近期,自治区社保局将把标准化融入智慧社保,同时,整合参保登记、基金征缴、待遇发放等业务流程,推行“综合柜员制”,优化服务标准,此外,还将落实“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进一步改进服务作风。

棉花生产:增产又增收

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然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0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科研中心(简称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主任助理刁玉鹏说,首先表现在棉花纤维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加上有色纤维、毛发和化纤材料等对棉花的污染,和生产、加工环节脱节,也对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影响。

近年来,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通过标准化的不断推广,致力于提升我区棉花生产的整体水平。

刁玉鹏说,目前,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已经研制了三个地方标准,涉及棉花播种、施肥和地膜覆盖三个方面,配合原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棉花生产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同时,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在全疆设立了一批科研与产业基地,在做研究的同时,通过专家在田间地头指导来推广棉花生产标准化,对已有的标准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提升和创新。

推行新的棉花种植标准就是提升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在精河县种植了2000亩“中棉所70”。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优质中绒杂交棉新品种,最大的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在种植过程中,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还创新了栽培模式,使新品种棉花的质量和产值明显提高。“种植这种棉花的棉农收入将提升30%。”刁玉鹏说,新品种的推广更需要标准化发挥作用,简单来说,“良种+良法+标准”就能造就一个新的产业。

信息化建设:沟通更顺畅

“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推进少数民族信息标准化工作,特别是维、哈、柯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标准制定、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使各族群众共同进入信息化时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0月13日,在自治区第二届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工作会议上,自治区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苏国平说。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如何在网络通信设备上自由使用,例如手机输入法的应用及转换、民文字体的设计和确定采用什么标准等问题,对少数民族信息标准化提出了现实要求。

苏国平介绍,我区从2003年开始对“维哈柯文信息交换用三项标准”进行攻关研究,2006年成立“维哈柯文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整合区内外人才资源,针对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软件研发及维哈柯文信息技术标准,开展研究和制定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及相关国际标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我区已承担制定多语种信息技术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33项和地方标准14项。

苏国平说,这些成果与国际编码标准衔接,解决了维哈柯文信息处理相关标准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维哈柯文信息处理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在跨平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增强了我区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及标准化及与国内、国际信息技术的沟通互动能力。

目前,我区维哈柯文软件的应用已经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开展了《新疆少数民族信息化大事记》编写、锡伯文(满文)软件研发等项目。


  • 上一篇:制止不文明行为可予以表彰
  • 下一篇:7月新规来了!前三条就与你的钱袋子密切相关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