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让喇嘛昭村华丽蜕变的“农机人”柯晓涛
让喇嘛昭村华丽蜕变的“农机人”柯晓涛
作者:

新疆民生网陈伟启)在吉木萨尔县喇嘛昭村有这样一位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忧,用汗水浇灌希望,用真情温暖民心的好干部。他是村民身边的“好帮手”,更是村民口中的“好书记”。他就是昌吉州农机推广站驻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喇嘛昭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柯晓涛。

昔日的喇嘛昭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滞后,村“两委”工作难以开展,是全镇的“落后村”。柯晓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一到任,就开展村情大讨论,在增进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了基层党建的思路。一面帮助村委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村干部与工作队成员“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一面推行村“两委”和党员“双亮双述”、“四议两公开”机制,有效提升了村干部、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民拜尔地汗·哈吐来哭诉:“我家的一只羊掉进水渠淹死了。”柯晓涛便筹集资金,为干渠两侧安装丝围栏。

贫困生大学生阿依那西·阿马力牙提因为学费的事整日愁眉不展,柯晓涛通过募捐活动,为她筹集学费。

村民阿力达克·哈里有意组建一支文艺表演队,柯晓涛便将村上的文化室免费提供给他们排练使用,还出资聘请了专业老师为文艺表演队进行技术指导.......

柯晓涛总能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急,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喇嘛昭村家家户户养牛养羊,但养殖规模小、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微薄。柯晓涛联合村“两委”,帮助村民成立了养殖、农机、刺绣制作等8个专业合作社,入股村民50余户,覆盖全村 88.16 %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67人如期脱贫,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4.5万元。

利用农牧民夜校、培训班,让想外出打工的150多名青年村民,学会了养殖、手工制作、电工、电焊、西式面点等技能,定期在村上组织的招聘会,解决了37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驻村近两年多的时间,他带领队员们沉下身子,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十几项重点惠民生项目在喇嘛昭村落地开花。这个偏远的牧业村实现华丽蜕变,柯晓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心中有民”的诺言。

如今的喇嘛昭村,牧民们住进了安居房,通村油路铺到了家门口,群众活动有了宽敞的文化阵地,三所村民小组文化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300㎡的综合性服务大厅已完工,村民们在院落里种上了蔬菜和花草,过上了农家乐式的田园生活,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到免费的双语幼儿园。在柯晓涛的带领下,喇嘛昭村一派欣欣向荣。

成绩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愧疚,自从2017年被选派到离家200多公里的喇嘛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之日起,就注定了要过上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柯晓涛对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以及父母,有说不尽的歉意,道不尽的内疚。

他驻村期间,妻子被查出患有乳腺肿瘤,每三个月都需要去乌鲁木齐肿瘤医院做治疗,2018年儿子又面临高考。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便从呼图壁县接来了74岁的老母亲照顾妻子和儿子,在此期间母亲下楼时不幸摔倒,胯关节粉碎性骨折。

年初,柯晓涛带着村干部到昌吉市为村上的合作社办手续,车刚走到半路,他便接到妻子的电话,父亲因患心衰进了ICU抢救室,到了医院他看了一眼脱离危险的父亲,未等父亲醒来说一句话,便又带着村干部匆忙来离开......每当想起这些,柯晓涛的眼里蓄满了泪花。

“我们从小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恩惠,你要不负所望,做好你的第一书记。”这是柯晓涛父亲对他说的话。妻子也十分理解他的工作,每次打电话时,都安慰他,让他放心,家里都好着。来自家人的支持、理解让柯晓涛既能沉下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又总让他忐忑不安。他说,对家人的愧疚留着以后再来弥补!

天山南北,有多少像柯晓涛一样“舍小家 为大家”的基层干部,他们用出色的业绩、优良的作风、崭新的形象,凝聚民心、温暖人心、赢得口碑,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供稿:吉木萨尔县三台镇人民政府)

 


  • 上一篇:庭院经济构建古再勒巴格美丽家园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