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咱鸡心梁村这家人“都挺好”
咱鸡心梁村这家人“都挺好”
作者:

——记州水利局驻木垒县东城镇鸡心梁村工作队“五个在一起”

他为振兴终日忙,心牵发展盼日长。

独步难行脱贫路,新梦共圆重担当。


新疆民生网(甘敏斐 杨少华)前不久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大结局了,然而鸡心梁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这家人”故事仍在继续。“五个在一起”就像洒在地上的糖果,无论尝哪一颗,都会让你淡淡一笑,他们一起经历过“酸甜苦辣”,一起“成长奋斗”,对大家来说这是一个既渴望又担忧的过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发生了种种苦恼、烦闷、不开心,但工作之后的成功和村民们发自肺腑的感谢,又给这群“最亲、最可爱、最善良”的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们带来了那雨后绚丽彩虹般的快乐。接下来,就请跟随笔者去见证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描绘成成一幕幕、一帧帧的画面,来看看当下鸡心梁村的“王者与荣耀”。

环境整治在一起,为民服务“干”字在先

工作队和村委会直接面向农村、服务于民,“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的点子多,大山也是金窝窝”。为把鸡心梁村的产业形态及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实现生活、种植、养殖“三区分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五个在一起”的智囊团们提出“整村推进发展庭院经济”思路,制定了《木垒县东城镇鸡心梁村乡村振兴规划设计》,誓将鸡心梁村打造成为集现代化养殖、特色小院、自主创客于一体的生态宜居示范村。“资金不够,劳力来凑”,为了尽量节省开支,镇干部、村“两委”、工作队组建了“施工队”,亲自到各家各户放线、拆围墙、挖树坑,栽树苗,百姓们驻足巷道口,静静地看着家门口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干部们汗流浃背,磨破了手,晒黑了脸,心中的热情被点燃,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率先垂范下,庞大的群众力量如大江大河般涌入庭院建设的队伍中。干着指挥,带着冲锋,已然成为鸡心梁村保稳定促发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整个鸡心梁村回荡着一曲乡村振兴、庭院发展的和谐奏鸣曲,你听:

“沙书记,我家院墙周边已经清理干净了,什么时候可以去我家拆?”牧民木拉提兴奋的给村书记沙依兰说着。

“来,挖掘机往这边推……”只听“哗啦”的一声,一截土垒墙应声而倒,铲车紧随其后将腾出的空地整平。

远处不时传来机器轰鸣声和干部群众劳作的笑语声……

脱贫攻坚在一起,攻坚克难重任在肩

今年,脱贫攻坚战役鼓声隆隆,全面冲刺“真脱贫、脱真贫”的战略方针在鸡心梁这片土地上全面打响,在这个历史担当时期,工作队深刻的认识到,冲刺脱贫攻坚,必须要强基固本,建强基层组织,配强基层队伍。在木垒县委政府和东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考察吸收年轻村干部3名,配备大学生村官2名。班子建强了,工作决不能落下,工作队带着村干部,面对面、手把手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助其明确任务,清楚责任和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工作队最得意的“学生”莫过于大学村官胡尼的孜了,现如今她已经成为了鸡心梁村的顶梁柱,谈起脱贫攻坚,她总会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必须做到勇挑担子拼命干,变难事为不难,变不可能为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干出一片天地。”

物质扶贫一时,思想扶贫一世。脱贫攻坚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思路确定了,工作队和村“两委”着手对贫困户困难及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研判,实行一户一策,靶向治疗,为每户开出致富良方,并签订了脱贫责任状。打造了“致富课堂”,工作队员当老师,村干部做班委,开设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讲政策、学语言、学技能,开设渔具加工培训厂、刺绣加工厂,用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就近增收致富。

大家常说,说过的话、做过的承诺,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说话算话,说到做到。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村干部能力增强了,精气神更足了,如今,唱起了主角的他们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量身绘制脱贫蓝图,践行着当初的承诺。

工作队队长吴建设常说,扶贫工作是个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要发挥好五个在一起工作机制,下大功夫花大心思,为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群众工作在一起,凝聚合力“情”真意切

“干部来自群众,知百姓冷暖,道百姓疾苦,做群众工作就是要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做起。”队长吴建设经常对队员们这样说。

并不是工作队什么都强,在这个少数民族群众70%以上的牧民村,走访入户时队员却是新手,村“两委”这时担当起了导师,“这家只有夫妻二人,子女都不在身边,妻子瘫痪常年卧床,生活比较困难,需要我们时常关注!”“这户叫木乎牙提,他有木工手艺,可以自主创业。”……每天,村干部带着工作队入户走访,详细介绍着每家每户的情况。

同样,在面对群众反映的千头万绪的问题时,村干部也有更好的办法和思路。针对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按照轻重缓急及时分类办理,现场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做好详细笔录,积极协调,力争限时办结,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经过一年的入户走访,现如今每位队员已然熟记“八必问、八必讲”,带着问题去入户,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问需于民,将村民反映的问题写入民情日记,更把党的惠民好政策宣传讲解到每家每户,与农民广交朋友,共谋发展。

村干部娜孜依说:”我们思路不行你们行,你们腿脚不行我们行,以前看你们入户跑不过我们,现在看起来你们都要当我们的老师咯。“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甚至一个表情都能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忘不了,黄昏时村民给我们热情的打招呼,忘不了建档立卡户家帮助种菜园时热气腾腾的奶茶和感激的笑容,也忘不了五个在一起搭档入户时走破的那双布鞋。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他们用真情勾画自己的民情地图,听民声、求民意、问民计,真正使民情通,通民情,真正使民情地图绘写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中,在群众身边。“一枝一叶总关情”,五个在一起永远在一起,我们这家人“都挺好”。

(供稿:昌吉州水利局驻木垒县东城镇鸡心梁村工作队)


  • 上一篇:海关总署到新疆拜城调研”访惠聚“驻村工作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