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赵梅)9月15日,由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新疆吐鲁番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唐火洲、丝路风采——新疆吐鲁番文物特展”在西安开展,新疆吐鲁番展出的55件文物,再现了汉唐时期车师、高昌等古代先民的生存状态。
记者从吐鲁番博物馆了解到,此次展览由“汉代吐鲁番”、“唐代吐鲁番”以及“吐鲁番与丝绸之路”3个单元组成,均为汉唐墓葬和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品、随葬器物和不同语言文字的文书,包括丝织物、纸质文书、陶器、木器、兵器等。另辅以展板多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参展文物背后的故事,解读吐鲁番地区历史文化知识。
据了解,西汉时期,吐鲁番盆地居民以车师人为主,主要从事游牧业,兼营农业。当时,匈奴控制着西域大部,并不断侵扰汉朝。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之后,国力逐渐强盛,汉武帝遂派兵与匈奴展开争夺西域的斗争。
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汉匈之间围绕车师进行了多次战斗,史称“五争车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车师之地归属汉朝。西汉时期,先后在交河城、高昌城设置戊己校尉进行管理。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车师前国吞并了吐鲁番境内诸国,交河城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后吐鲁番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高昌、柳中为中心的汉人生活聚集区和以交河为中心的车师人生活区域,为吐鲁番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唐贞观年间,麴(qu一声)氏高昌叛唐转而投靠西突厥,唐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师镇压,存在180年的高昌王国从此消失。唐于其地设立西州,治所在高昌城。同时,唐政府还在交河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治所,统辖包括吐鲁番在内的西域广大地区。后来,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迁至高昌城,与西州州府“合署办公”。这一举措使得吐鲁番在西域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传统习俗在西域也得以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