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张楼 乔恩春) 近年来,昌吉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昔日大水漫灌和靠天吃饭的局面正逐步被科技化、集约化的高效节水灌溉形式所取代,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经济附加值,也成为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的新捷径。
这两天,昌吉市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孙现梅正忙着给自家的土地浇水,看着长势喜人的棉花,她十分高兴。孙现梅告诉记者,棉花之所以长势较好,主要得益于如今的滴灌工程,相比以前的大水漫灌,滴灌省水省力,利于棉花生长。昌吉市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孙现梅说:“在这慢慢地滴,植物浇得更好,现在的苗是松松的土,长势好,以前(大水漫灌)都发硬,一干就不长了。滴灌节省水,苗长得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根本出路在于节水。2015年,光明村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在一组建设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从而有效解决了当地852亩土地的缺水问题。昌吉市二六工镇光明村一组水管员喜建新说:“以前一亩地给了我们420方水,那个水也不够用,从2015年开始,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下来就节水多了,420方水我们用不完。”
和光明村一样,昌吉市榆树沟镇这几年陆续修建了43座沉砂池,并在各村配套建设了节水滴灌工程,这让农民很是满意。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村民马艳刚说:“以前沟灌浇,拿铁锨满地都要跑,现在滴灌不用跑了,阀门一开直接就可以浇,冲化肥也好冲,甜菜长得也匀实。”昌吉市榆树沟镇水管站工作人员邵煊说:“现在通过高效节水的广泛推广,比起往年,现在用水量有所减少。我们现在43座沉沙池可以满足全镇14万亩多的灌溉面积。”
截止目前,昌吉市已累计投入资金8.2亿元,实施高效节水面积114万亩。根据计划,到2020年,昌吉市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11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99%以上,农业用水比例降低到82%以下。
(供稿:昌吉市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