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杂谈 >>新疆惠民工程暖人心:杨妈妈的大嗓门
新疆惠民工程暖人心:杨妈妈的大嗓门
作者:网络转载


   亚心网讯(记者 张云梅)“老刘,查你的工资卡了没?我听儿子说,咱们今年涨的工资到账了,你涨了多少?”今年“十一”大假刚过,杨妈妈就得到了这个喜人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给好朋友们一一打电话。

    现在,杨妈妈的眉头展了,笑容多了,嗓门更大了,别看她已经74岁了,走起路来比一些年轻人还快。

    杨妈妈叫杨玉芬,家住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20世纪70年代初,她带着两个儿女随丈夫从重庆支边来到新疆。打土块、盖房子,那时候杨妈妈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却天天有事干——新成立的工厂急需把基础设施建起来,杨妈妈和她的姐妹们责任大着呢。

    “来,用劲!”“再给我加一袋!”工地上空不时回响起杨妈妈的大嗓门。

    杨妈妈很能干,还被选上当生产队队长。一天到晚她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孩子往托儿所一放,做饭也全部由丈夫包干。那时候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发工资了:两位姐妹充当“保镖”,三个人雄赳赳气昂昂地从银行里提上一大包钱,回到家里给其他人发放。由于能干,杨妈妈的工资无疑是最高的,“我的工资比正式职工还要高,家里的生活比双职工还好。”说话时,杨妈妈不由得扬高了声音,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但工厂的基础设施完善后,杨妈妈没活干了,工资自然也没有了。最可怕的是,杨妈妈的丈夫因为患上重病,永远地离开了一家人。没有任何收入,孩子们还都在上学,这可怎么办呢?一向大嗓门的杨妈妈哭哑了嗓子,第一次为是一名“家属”感到不安和无奈。

    所幸,杨妈妈还是很能干,她开始试着生豆芽、卖魔芋,日子就这么推着走了,但那股忧愁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她的嗓门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

    一晃孩子们都大了,杨妈妈也老了,儿女们坚决不同意她再折腾着挣钱了。“妈,这是我的工资卡,拿好了,咱家每月的生活费就从这里出。”儿子的话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杨妈妈的心,但她知道,儿子单位的效益不好,每个月工资不多,这些钱她还得紧着点花。

    2010年,受益于自治区出台的好政策,杨妈妈和许多“五七工”“家属工”都被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一提起这事,杨妈妈心里就乐开了花,“我每月不仅有了养老金,而且养老金每年都在涨,我的养老金从最初的600多元涨到现在的2000多元。我算了一下,仅今年补发的养老金就有近2000元。”

    如今,杨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起来,日子也不用再过得紧紧巴巴。“我还可以用自己的钱给孙子买点东西呢。”12月17日,杨妈妈哈哈笑着说。

    政策链接

    今年9月,自治区党委把社保惠民确定为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之一,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今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我区决定对全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统一调整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截至9月30日,全区符合调整政策企业退休人员92.26万人,已经全部完成了基本养老金调整并发放到位,共计补发养老金17.2亿元。调整后全区人均月养老金提高到2723元。


  • 上一篇:乌鲁木齐河流域观测到5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 下一篇:靠技能脱贫 用双手致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