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康柳)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白杨》是这样描写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树似人,人如树。第二批内招生已经正式分配到基层工作,现在的我们就像是一颗颗小白杨,成长在南疆大地上。
人的一生就像火车,会经过无数的站台,而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玉麦乡就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站台。还记得刚到南疆时,我对自己说: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现在,这句话也成为了我的做事原则。在玉麦乡,我的角色很平凡,我的工作很普通,但是对于我遇到的每个人,我都以诚相待;我参与的每件事,我都全力以赴。我相信认真做事的人,平凡却一定不会平庸。
来到玉麦乡遇到的第一群人就是第一批内招生前辈,他们热情的欢迎,精心布置的房间,细心准备的洗漱用品,让我感受到了玉麦乡的温暖。前辈们在生活上帮助我们熟悉环境,工作上指导我们适应工作。虽然年龄没有比我们大,但是总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的帮助、照顾我们。我庆幸,在这里我遇到了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来到玉麦乡参与的第一件事就是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少数民族互结亲戚,共结友谊。我的亲戚达吾提·阿尤甫是一名普通的新疆人,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他从来没有读过书,但让我很惊讶的是,他居然能够流利的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对比下来,我在党校学习了三个月的维语,却只能说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实在是惭愧。我很受触动,维语的学习不能停止,一定要继续。
来到玉麦乡见到的第一个导师,玉麦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兰先军。他军人出身,身材胖胖的,是一个说话特别的实在的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爽朗的笑声。在他们那个年代,南疆基层的条件非常艰苦,选择南疆就等于选择了吃苦,可是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扎根在了这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在他们的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照顾我们四川人的饮食习惯,食堂特意为我们煮米饭,领导也时刻询问我们的需要,及时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玉麦乡的人很好,景很美,我很庆幸,我来到了这里。
现在开始奏响青春的旋律,坚定奋斗的信念,尽快地适应环境,慢慢地融入玉麦,就像政府大楼后面那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一样,不惧风沙和雨雪,扎根在这里,成长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