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首席记者 于江艳)乌市冬小麦生育期在缩短,而且已越来越短。10月16日,在乌市天山区团结路社区举行的“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上,乌市气象局农牧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郑玉萍道出了冬小麦生育期缩短的原因。
据乌市气象局农牧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郑玉萍介绍,最近100年,我国气温上升了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气候变暖对乌市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全市气温每10年升高2℃,尤其是2000年以后特别明显;二是降水量也在逐渐增加,全市降水量每10年增加20.6毫米;三是年平均风速减小,大风日数减少。另外,灾害性天气频发。
据统计,2015年乌市就出现多起灾害性天气,如春季强寒潮,春夏季暴雨洪水,7月长达半个月高温,冬季长时间持续大雾,12月10日至12日持续42小时的大暴雪,以及今年5月14日至15日长达22小时的东南大风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据郑玉萍介绍,气候变暖导致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重发,造成某些作物病虫害发生区域扩大。而且气温每升高1℃,水稻生育期缩短7-8天,冬小麦生育期缩短17天,直接影响产量。
以此推算,乌市冬小麦生育期最近10年理论上缩短34天,水稻生育期缩短约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