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杂谈 >>乌鲁木齐:互学语言在居民间流行起来
乌鲁木齐:互学语言在居民间流行起来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网讯  (记者史漓莎 梁淑芳)今年4月,自治区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年”27项具体举措,促进民族团结,其中有一条就是“因地制宜推进双语教育”。

在乌鲁木齐的各级政府和许多窗口单位掀起职工互学语言的热潮,在人人讲团结的氛围里,互学语言也在不少居民间流行起来。

葡萄架下的“维吾尔语角”

康悦社区沁园小区有个葡萄长廊,各族邻居不仅在这纳凉,还自办了一个“维吾尔语角”。60多平方米的凉亭里,摆放着4个沙发,两条长凳,紧挨着两盆开得正艳的红色月季和一组书架。

9月17日,10时,家住一号楼的居民张晓萍一大早就在葡萄架下,捧着《双语会话百句》练习口语。时不时,抬头看看老师吐尔逊·娜依来了没有。

张晓萍是小区物业管理员,吐尔逊·娜依是院子里的保洁员,也是大家的老师,她们也都是院子里的居民,原本不熟悉的人,因为维吾尔语交流交往在一起。

葡萄架下起初只有一个沙发,三四个人坐,现在一些居民从家里又搬来沙发、长凳,几乎将“维吾尔语角”占满,但来晚了照样没座儿。

为啥小院里兴起维吾尔语热?

张晓萍说,理由很简单,学了语言,交流方便,大家关系也近了。院子里的少数民族居民很多,车辆进入小区要收押金,不会说维吾尔语,比划半天难沟通,有时候一个人说不通,脸红不说后面还会排长队,现在学几句常用语,排队的现象少了,大家进出也总笑脸相迎。

裁缝铺里的琅琅读书声

在水磨沟区立井北社区有家裁缝铺,老板娘库木希汗·艾买提最近迷上了学汉语,光顾的客人时常未进其门,便闻书声,有时是简单拼音,有时则是词组短句。

17日,记者来到库木希汗·艾买提的裁缝铺,正午时分店内没什么人,她正坐在缝纫机前翻书,口中喃喃自语。

今年年初她和十几名妇女在苇湖梁片区的社区普法课堂上,向干部阿迪力·雅生提出学汉语的要求。于是,苇湖梁片区的第一期零基础汉语班开班了。

“我经常去批发布料,讲价的过程特别痛苦,我说东他说西,要靠手语加计算机猜半天。”库木希汗·艾买提说。

一次来做衣服的吐尔逊古丽·阿不都热依木看到库木希汗·艾买提在“写作业”,也动了学汉语的心思。

吐尔逊古丽·阿不都热依木有4个孩子,孩子的作业批语她总看不懂,有时候孩子的同学来家里,也总搭不上腔,因为不懂汉语,想找份工作也困难重重。

“学了几句实用汉语,带来不少汉族客人,还让我和汉族邻居熟悉起来,我想继续学,只要班开下去,我就学下去。”库木希汗·艾买提说。


  • 上一篇:60辆摆渡车服务亚欧博览会
  • 下一篇:靠技能脱贫 用双手致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