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文摘 >>阿利甫: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大家庭
阿利甫: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大家庭
作者:网络转载

 

 

阿不都克里木·亚克甫(前排中)一家其乐融融。 (照片由阿不都克里木·亚克甫提供)

    阿不都克里木·亚克甫(前排中)一家其乐融融。 (照片由阿不都克里木·亚克甫提供)

    新疆日报讯(记者陈丰报道)12月初的北京寒风萧瑟、凛冽刺骨,北京某文化公司的韩鹏来到新疆驻京办事处一座老式居民楼里,本打算拍摄最近很火的微博“在北京的新疆人”的运营者阿利甫·亚克甫的生活,没想到的是,他一脚却跨进了一个4代人、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的一个维吾尔族大家庭。

    一走进这个普通的民居,房间里的陈设显示出这个家庭的与众不同,客厅悬挂着的新疆油画、新疆壁毯,桌上摆放着的萨玛瓦尔铜壶、馓子、馕等新疆特色糕点,墙角的都塔尔乐器,显示出这个民族家庭的特点,若不是阿利甫用一口标准的北京口音招待来访者入座的声音,会觉得这是在新疆的某个普通家中。

    阿利甫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今年27岁,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外语专业,目前在中国国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自他的爷爷亚克甫·司马义1960年从新疆调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做厨师后,这个家族便在北京繁衍散枝,目前已是14口人的大家庭。去年,这个家族迎来了第4代人――他姐姐阿迪娜·亚克甫还不到1岁的女儿阿尔玟。

    阿利甫的父亲阿不都克里木·亚克甫是新疆驻京办原副主任,已于去年退休。回忆起刚到北京生活的不易,以及目前这个家庭所有成员在北京多姿多彩的生活,阿不都克里木很感慨。

    新中国成立后,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大批少数民族陆续进入首都北京和内地其他省区工作,亚克甫·司马义即是其中的一员。亚克甫·司马义擅长打馕、烤包子、做抓饭和薄皮包子等维吾尔族人的传统餐饮。调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后,他出色的厨艺让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伊斯兰国家政要们品尝到了正宗的清真美食。

    但对他们自身而言,远离故乡,要克服诸多生活不便。“我1963年与母亲从故乡喀什到北京,当时我们都不会汉语,我在喀什时已是三年级学生,进入北京后则从一年级开始重新学习。”阿不都克里木回忆说。

    而融入与改变也从此开始。在北京生活,他们自身要靠努力克服困难,北京这个城市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多方关爱。阿不都克里木一入学,学校的老师便每周单独为他补两到三次汉语课,同学们尽管善意地学着他与众不同的发音,但没有人因此嘲笑他,很快,他担任了班长。“那时到北京的维吾尔族人少,在公交车上很多北京人常常给我们让座”。阿不都克里木妻子阿斯亚说。

    相对而言,出生在北京的孩子们没有语言的障碍,但风俗饮食仍存在不同。阿不都克里木的女儿阿迪娜生于1985年,她回忆说,“记得小时候爸爸每天骑着他的那辆‘28’自行车送我去幼儿园,园里只有我一个少数民族孩子,没有清真餐厅,就给我另起炉灶单独做清真餐”。

    “单位就我一个维吾尔族员工,大家对我都特别好。”阿利甫说,公司开始分配给他的工作需要经常到乡镇出差,那些地方没有清真餐馆,吃饭成了问题。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很快调整了他的工作,解决了他的吃饭难题。

    在北京生活数十年,这个少数民族家庭在情感和心理上都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生活。所有成员都有很多汉族和维吾尔族朋友。这个家庭还有一个编外成员——来自安徽省无为县的汉族保姆李燕。阿迪娜出生3个月时,她来到这个家庭,直到阿利甫进了幼儿园才离开。她在这里学会了做手抓饭、拉条子、烤包子、炒面片,她们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很多年过去了,阿迪娜仍然喊她“小李阿姨”。

    中学毕业后,阿不都克里木担任过北京中学的校共青团专职干部、校团委书记,1978年调至新疆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如今他流利的北京口音很难听出新疆方言的痕迹。

    像所有维吾尔族人一样,阿不都克里木能歌善舞,一把都塔尔跟了他多年,时不时要拿出来仔细擦拭拨弄一番。但是阿不都克里木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和诗歌创作,他酷爱文学、历史,有很深的汉语造诣,50岁时,他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而在工作之余,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事情,用现代语言和古代诗体相结合的形式写成的诗歌日记《岁月山河》去年已经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部诗集《情愫心声》也即将付梓。这两本诗集用素朴流畅的汉语言表达了一个在北京生活的维吾尔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悟。

    如今退休后的生活更惬意,闲暇时阿不都克里木或和朋友们在院子里围坐小憩,或把朋友们请到家里做客,在一起谈天说地,聊时局,论文章,吟词赋诗,常常乐此不疲。不到1岁的外孙女正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他和妻子含饴弄孙,安享闲适的生活。

    阿不都克里木这辈60年代进京工作的维吾尔人,多在北京的翻译、文化部门工作,而今,进入北京的新一代的维吾尔人则分散在北京的国家行政机关、经济、科研、宣传、文化、传播、科研和教育等各部门工作,他们和父辈们不同的是,新一代的维吾尔人更积极主动,既努力保持、展示和弘扬自身的民族及文化特点,同时,喜欢多元、融合、丰富的新生活,积极融入于同主流文化具有相同的现代价值及现代生活方式。

    阿迪娜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在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她的丈夫热西提·吐尔逊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法语主播兼记者,能熟练应用汉、维吾尔、法、英四种语言,还略懂西班牙语。201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非洲建站,他曾受命来到塞内加尔站任站长。

    英俊帅气的阿利甫是北京“朝八晚五”的上班族,但他更多的热情倾注于微博“在北京的新疆人”的运营。“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希望搭建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了解的小平台,为内地的朋友介绍新疆,也为新疆的同胞介绍北京。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宣传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大家看到新疆人是热情好客、团结友爱的。”阿利甫说。

    “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于2013年6月21日注册。截至目前,已有5万多个粉丝。微博中“每天给你介绍一个维吾尔人”最受注目,在这个栏目中,阿利甫介绍过APEC维吾尔族志愿者、东京艺术大学唯一的维吾尔导演、酷似“吴彦祖”的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的新疆学员等等。

    韩鹏即是这5万粉丝中的一员,他通过微博找到阿利甫,并将这一大家庭近50年的生活浓缩于一天的拍摄中。他说,他的愿望与阿利甫一样,拍摄的是“简单的人,简单的脸,复杂的你我,请简单地看”。

    四代人,五十多年,异乡不再是异乡,是他们的另一个家乡。生活将继续,生活会更美好,这是亚克甫家族的心声,也是新疆人的心声,更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


  • 上一篇:龙应台:文化才是公民社会的基础
  • 下一篇:生来画画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