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越来越近。继人社部负责人几天前透露相关信息后,16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过前期的磨合与讨论,人社部的方案已经拟订完毕,下一步就是走国务院审批、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等程序。”
以上信息表明,官方版“延退方案”离公开征求意见的日子不远了。人社部此前透露,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年多时间可以用来细细“打磨”这个方案。既然时间比较充足,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打磨”成官意与民意都认可的方案。
众所周知,在“延迟退休”这个公共问题上,官方与民间的分歧比较大。尽管官方对此持积极态度,但多次民调结果却显示,超过九成的公众明确反对延迟退休,这种巨大分歧在以往似乎没有出现过。如果不能提前化解这种分歧,无疑不利于这项改革推行,改革风险会比较大。
化解这种分歧不外乎两种办法:一是把官方拟订的改革方案交给民间慢慢“打磨”,以充分吸收民意民智,当很多人的意见融入其中,自然没有理由再反对。另一方面是做好说服工作,即以大量的数据、例证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可行分析,让公众认清现状与趋势,然后做出理性判断。
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应该早日走国务院审批这道程序,尽快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让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然后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讨论之后,还应该把修改后的第二稿甚至第四稿、第五稿再次拿出来征求民意,惟有如此尊重民意,才能减少反对意见。
虽说官方版“延退方案”在拟订前,已经在小范围内征求过意见,方案制订者必然也吸收了一些民意,但由于公众反对延迟退休的比例过高,所以,下一步还应该多次征求民意,而且在征求意见方式上也要创新,比如,除统一公开征求意见外,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群还要以各种方式分别听取意见。
近些年来,无论是改革方案还是法规草案,绝大多数都曾征求社会意见,获得广泛赞誉。甚至个别法规如汽车“三包”责任规定、房屋拆迁条例,还进行过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让民主气息变得更浓。但也要看到,大部分改革方案与法规草案只征求过一次意见,个别草案甚至未征求社会意见。
毫无疑问,广泛、深入、多次征求社会意见具有多种价值:一是“高手”在民间,应从民间充分吸取“营养”;二是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为相关草案积攒人气、赢得支持的过程;三是征求意见也能起到普及相关常识或者普法的作用;四是能够彰显有关方面的改革诚意,为“民主改革”加分。
尤其是与公众关系密切、关注率高的改革方案,更要做好充分征求意见的准备。比如延迟退休方案,深入征求社会意见,也是化解分歧的机会,很多人反对延迟退休,既是因为不完全了解现状与趋势,也是因为延迟退休影响了他们的利益,而深入征求意见其实就是平等对话,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尤需指出的是,类似于延迟退休这样的重大改革,在征求意见时要“打捞沉默的声音”,因为某些群体要么不适应现代沟通方式,要么不完全理解草案内容,要么不善于表达意见,甚至有可能不清楚征求意见这回事。只有让更多人参与“打磨”,延迟退休才能从低支持率转为高支持率,成为改革与立法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