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小时候冬天满大街都是滑爬犁的
小时候冬天满大街都是滑爬犁的
作者:网络转载


亚心网讯(记者石丰森)新疆广电网络、亚心网联袂推出“家园60年”同庆新疆60年特别报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自制的爬犁在冰面或雪地上滑行。自制爬犁滑雪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家园60年·新疆记忆:小时候冬天满大街都是滑爬犁的

2014年,新疆禾木冬天的马拉爬犁给到访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网络截图

爬犁有大有小制作简单

“我从6岁一直玩到13岁。”家住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的王四福,今年48岁,提起爬犁,他感慨地说,由于过去娱乐项目少,小时候冬天玩的最多的娱乐项目就是用爬犁滑雪。

“我是在军工厂院子长大的,制作爬犁相对方便些。”王四福介绍说,他们制作的爬犁呈四方形,长宽约60-70厘米,上面可以坐两三个人。

他说,制作爬犁时需要木板、直径约10厘米的木头及4个蚂蟥钉(注:蚂蟥钉,指有两条腿的钉子,一般呈“ㄇ”形,用于盖房子连接房梁木头用)。

王四福说,制作时先要将蚂蟥钉打成弧形,两端打尖钉在木头中,由于一个蚂蟥钉的长度只有十几厘米,一般一根木头上要钉上两根蚂蟥钉。“将蚂蟥钉钉在木头上后,再将木板钉在木头上即可,一般爬犁做好后都要在上面拴上一根绳子。”

今年75岁的刘桂兰,家住乌市红山路,在她记忆中,爬犁有大有小,大的长宽约2米左右,一般要靠马、驴等牲畜来拉,是专门拉货用的,小的长宽几十厘米,一般是自家用的。

“制作爬犁的材料也不一样,一般的就是木头和木板,好的会用铁皮包起来或用全钢筋焊接。”刘桂兰说。

爬犁滑雪天黑了都不想回家

“坐爬犁往下快速滑时,那个舒服劲儿别提了。”回想起小时候滑雪的经历,董国庆仿佛回到了当年。

董国庆今年61岁,居住在乌鲁木齐南门国际城。他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鲁木齐满大街都是滑爬犁的。

“当时的冬天感觉比现在冬天冷,雪细细的。”董国庆说,滑爬犁时,孩子们都裹得严严实实,棉衣棉裤、棉帽子,有的还会穿皮衣、皮靴,看上去都胖胖的。“由于裹得比较严实,摔倒也不会疼”。

王四福说,那时放学后他们就会到街上去滑爬犁,有时天黑了也不想回家。

“滑爬犁时一般是两三个人一组,在平地上滑时一般是轮换着拉,但我们最喜欢的是到有坡度的地方。”王四福介绍,从坡上往下滑时,一般需要先推行爬犁一段距离,等速度起来了再坐上爬犁,顺着惯性可以滑行好远好远。

王四福说,由于经常滑,爬犁底下的木头和蚂蟥钉都会被磨得锃亮锃亮的。

爬犁还是日常运输工具

刘桂兰说,过去爬犁对孩子来说主要是滑雪用的玩具,而对于大人来说则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上世纪70年代以前,自行车都特别少,更不要说汽车了,冬天居民买油、米、面等食品或单位发福利时,都会用爬犁来拉”。

刘桂兰回忆,除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下雪后,爬犁还是清雪的重要工具,将积雪装入竹筐,再用爬犁运到河坝等地。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路上的车辆增加,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爬犁滑雪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忆风貌

爬犁见证父亲的陪伴

“虽然现在冬天可以到滑雪场滑雪,但我更怀念小时候滑爬犁的场景。”今年29岁的肖丽在乌市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滑爬犁不仅是她儿时的记忆,也见证了父亲的陪伴。

肖丽回忆,她四五岁时,就会到家后面的山坡上玩爬犁。“我用的爬犁是父亲自制的,底下是用钢材焊的,当时可以算是豪华的爬犁。”肖丽说,因为自己年龄小,滑雪时一般是父亲帮忙把爬犁拉到山上,等她从山顶滑到山底下,父亲又会重新将爬犁拽到山顶。

□记忆背景

爬犁,又称扒犁、扒杆、雪橇、冰床、拖床、柁床。因为这种工具很像在地里耕地用的“犁杖”,而“爬”,是指这种东西没有“轮子”而能在冰雪上滑,远远看去像在地上爬,所以称之为爬犁,既准确又形象。以前,爬犁是生活在北方冰雪世界中人们的主要运输工具。北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冰雪期,而户外山川沟野之间雪特大,往往填没了道路,只有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在冰雪上行走。


  • 上一篇:50年前,拍结婚照时髦又奢侈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