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天池养育三地水源35年
天池养育三地水源35年
作者:网络转载

 

 

家园60年·新疆足迹


1980年,新疆建立首批5处自然保护区


天池养育三地水源35年

亚心网讯(首席记者胡大敏)1980年,新疆建立首批5处自然保护区,天池自然保护区(现为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成为其中一员。35年来,天池景区的发展证明,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片区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天池自然保护区特有的,保护区和社区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良好关系。



新疆首批建5个自然保护区


1980年6月,在专家学者考察的基础上,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天池自然保护区等新疆首批5处自然保护区。


天池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是保护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高山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它以自然景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与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建成初期全区总面积380.6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81.46平方公里,缓冲区71.62平方公里,试验区127.61平方公里。


据了解,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于1956年在广东鼎湖山建立。我区首批自然保护区除天池外,还有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和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35年来变化巨大


从1980年建立至今,天池自然保护区发展经历了巨大变化。


“按照时间划分,保护区经历了3个阶段。”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管理处处长高峰说,1980年至1990年,保护区处于初始阶段,做的是一些传统科研和保护工作;1990年至2003年,保护区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整体规划,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科学、保护管理工作。


“最具标志性的动作是1998年的保护林工作和2003年实行的生态天池建设,天池自然保护区的工作由传统的保护向科学保护转变。”高峰说,1998年,阜康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池自然保护区禁止采伐,截至2012年,共计封山育林49600亩,人工造林15000亩。


而从2003年至今,是保护区取得实质性效果阶段。这一期间,阜康市对天池自然保护区实行了禁牧、生态移民和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作。保护区常住人口主要由阜康林场、天池景区、三工河乡、水磨沟乡和几家煤矿的农牧民组成,2002年时保护区及周边的常住人口为1万多人。从2003年至今,阜康实施生态移民,迁出保护区1600多户1万余农牧民和矿区居民;拆除河谷17家度假村,到2012年5月,保护区实行全面禁牧。


此外,天池南岸还进行了泥沙沉积治理和天池飞龙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最后阶段的各项保护措施和治理工程,既保护了天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免遭破坏,也保证了天池水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永续利用。”高峰说。


保护区资源丰富


据了解,天池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18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25种;植物资源191种;昆虫675种;大型真菌83种,森林覆盖率18.6%。水资源在博格达峰区有现代冰川113条,面积101.42平方公里。其中在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分布有现代冰川32条,面积17.02平方公里,储水量13亿立方米;大小湖泊12个;河流3条。


“这些丰富的冰川及湿地资源为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三地区提供了大量水源,对三地区下游绿洲和绿洲边缘沙漠的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峰说。


同时,保护区所在的天山山脉横贯新疆中部,是亚洲腹地干旱环境包围的“绿岛”,保护区内有雪山、冰川、森林、草地、高山湖泊等地理景观,是少有的具有完整山地自然景观和现代冰川地貌的区域,是研究和监测自然环境变迁的代表性环境。


保护区所在的博格达山南北毗邻全球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中温带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山岳冰川的典型代表,是干旱区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器。


□大事记


1990年天池自然保护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网络。


1994年天池自然保护区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4年天池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2006年年底通过国家旅游局5A级景区验收。


2007年10月天池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2013年6月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作为“新疆天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自然遗产。


□亲历者


骑马去野外搞科研手工完成所有调查



姓名:孟庆荣


年龄:52岁


职务: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管理处工程师


天池自然保护区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但那时候只有几个人,科研保护工作基本难以展开。1988年,我来保护区工作后,人员增加到8个,办公设施、环境很简陋,我们吃住办公都在一排铁皮房子里。


我大学学的是野生动物专业,来这里工作后,主要负责野生动物观测、调查和收集资料,经常要去野外开展工作,但当时单位只有一辆吉普车,我和同事经常骑马或走路到几十公里山外做相关调查研究工作,那时候所有的调查研究工作全都是手工操作。


我记得1990年到1991年之间,我做了大半年的马鹿研究工作,全都是用肉眼去看,用尺子去量,所有资料也是用手工记录和书本整理。


后来,我们开始用红外相机拍摄野生动物。到现在,保护区已经安装了10个红外线自动感应相机,有157个摄像头,相关记录也全都是电脑操作,把相关资料录入电脑后,形成信息库,需要什么内容,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检索即可找到,方便了不少。


  • 上一篇:房屋所有权证记录乌鲁木齐市民住房变迁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