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历史 >>1978年中巴公路全线通车
1978年中巴公路全线通车
作者:网络转载

 

 

家园60年·新疆足迹


帕米尔高原开山第一炮


1978年中巴公路全线通车


亚心网讯(首席记者胡大敏)经过近10年艰辛努力,被喻为当代丝绸之路的中巴公路终于在1978年6月18日建成通车,为了这条友谊的纽带,中巴两国人民共牺牲了700多人。



1966年至1978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建中巴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公路),1万多名中巴两国筑路人员分两期施工,在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区,克服了雪崩、塌方、泥石流等一系列困难,终于建成了这条奇迹之路。


中巴公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经疏附、乌帕、托海、布仑口、塔什库尔干、达不达尔、红其拉甫、水不浪沟,翻越喀喇昆仑山红其拉甫达坂进入巴基斯坦控制区,再经过巴勒提特、吉尔吉特、齐拉斯、巴丹、比沙姆到达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长122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内809公里。


筑路工程由兵团组织施工


1965年,巴基斯坦与中国政府进行了接触,双方签订了共同建设中巴公路的协议。1966年两国工人在帕米尔高原炸响了开山第一炮。


巴基斯坦承担的路段于1966年5月开始施工,因环境恶劣,工程施工难度大,劳动效率较低,到1967年,两个夏季,巴方只修了25公里的路基。


1968年5月6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国政府主动提出援助巴方修筑红其拉甫至巴基斯坦境内帕苏段123公里的工程(后延长到156.7公里的哈利格希镇),并经两国代表正式换文确认。同时,国务院援巴公路领导小组和自治区援巴公路领导小组决定:筑路工程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施工,勘测设计和技术指导由国务院交通部和新疆交通厅协调。


把人吊到悬崖上施工


1968年6月至1976年11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两次派出施工队伍参加建设红其拉甫达坂-哈利格希-塔科特路段。其中建设红哈路段有9020人,占工地中方总人数的90.2%;建设哈塔段4184人,占工地中方总人数的47.11%。



中巴公路堰塞湖


原兵团公交部汽车一团货运司机赵天林曾两次参加到修路大军中。


“4000多米的高山上,高压锅都煮不熟饭,我们经常吃夹生饭。”赵天林说,在一个叫老虎口的地方,是突出的20多米悬崖,但筑路工人要在这里打通一条道路,“这段路是所有路中最艰辛的,很多人都是绑在绳子上,吊到悬崖半空中施工,不少人在这里牺牲。”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公路于1978年6月18日全线通车。整条公路共有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个。建设中使用了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立方米。其中,兵团共完成土石方7115.6万立方米,投入汽车900辆,施工机械5550台。


200多中方人员魂断中巴公路


公开数据显示,修建这条公路牺牲了700多人,其中中国200多人,烈士中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兵团施工人员修筑中巴公路因岩崩、泥石流、塌方、滑坡等事故牺牲91人,致残119人,他们用血肉之躯续写着“丝绸之路”的今古传奇。


“不管是参与修路还是给施工队运输物资,都很危险。”现已77岁,当时负责物资运输的臧荣志记得,一次和其他中队一起拉运物资,车队进入巴基斯坦境内,走在最前面的车后轮把路最外边一块石头轧翻,连人带车滚了七八个跟头翻下悬崖,跌入印度河中。”臧荣志说,后来大家在河边找到了驾驶员的遗体,“但已经不成人形了,他只有23岁。”


公路通车后,中巴公路成为联系中巴的纽带,被喻为中巴友谊的象征,且因修建难度之大,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大事记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北部发生强烈地震,公路受到损坏。


●2006年,道路年久失修,中国和巴基斯坦决定全面改扩建中巴公路,初步估计工程造价约为3.5亿美元。扩建后,道路将由10米宽扩为30米宽,车辆时速可达80公里,运输能力提高3倍。


●2008年2月,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启动,除堰塞湖改线段,大部分路段已于2013年10月交付使用。


□亲历者回忆


货物运到现场需6天



姓名:赵天林


身份:原兵团公交部汽车一团货运司机


年龄:75岁


我已经退休,住在乌市迎宾路和谐小区,曾两次参与中巴公路的建设,一共在大本营干了8年。


1968年,我是兵团公交部汽车一团的货运司机,当年被派往中巴公路负责运输建筑材料,一干就是3年。1968年至1971年,所有施工人员撤离。休整两年后,我们再次承担了运输任务,这次主要是负责拉食物。


给工地拉的食物多为冷藏肉类,但车上没有冷藏设备,就是一个有封闭车厢的普通卡车,为了防止肉变质,就要赶时间,每天车要跑五六百公里,一趟下来要6天。我们一般从乌鲁木齐出发,或到吐鲁番大河沿车站拉食物,第一天到库尔勒,第二天到阿克苏,第三天到喀什,第四天到塔什库尔干县,并要上红其拉甫,第五天要穿越喀喇昆仑山脉便道,第六天货物才能拉到各建筑工地。


有一次要给一个工地拉运水泥,必须连夜拉过去,当时路没有修好,货车只能走便道,便道很窄,有时轮胎一侧悬在悬崖上,而且要经过一个冰川,上面非常滑。


冰川下面200多米处是印度河,我拉着10吨水泥,与桥梁支队长出发,经过这个冰川时,车轮朝便道一侧滑下去,滑了四五米后,我感觉就要到悬崖边了,我让支队长先跳下去,我死了也得有人去报信,但支队长不愿下车,我把他推了一把,把他从副驾驶上推了下去,我感觉到这次要死了,但车一下不动了,我赶紧下车,发现车轮被一块冰石挡住了,再滑过去10厘米就要掉下去了。


我和支队长坐在一起抽了一支烟,感慨万千,但水泥夜间还得用,我们就用工具在冰川里凿出一条20多米远的“道路”,车轮沿着这条路走,才脱离险境。


车和人都掉入印度河里的事情常有发生,我身边一些战友也因此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 上一篇:新疆60年:1978年首次飞机人工增雨
  • 下一篇:1000多件(组)文物讲述新疆历史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