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名家访谈 >>专访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加快实施撤县建“楼兰市”步伐
专访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加快实施撤县建“楼兰市”步伐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网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保增长、脱贫扶贫两大目标的号角已经吹响,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也进入了冲刺阶段。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更是决胜“十三五”的“一线总指挥”,为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新疆网开启特别报道—— “展望十三五 扬帆中国梦”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系列访谈,分享 “十二五”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展示各县“十三五”县域发展规划的决策和部署。

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全力建设美丽幸福的新若羌

具有“华夏第一县”、“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 “新疆矿产资源的‘聚宝盆’”、“沙漠里的智慧小城”等美誉之称的古楼兰所在地若羌县,2015年荣登“全国县域发展指数”全国百强第59位、是新疆排名第一的县。“十二五”时期,若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809元增长到27633元,年均增长14.8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000元增长到28502元,年均增长15.28%,连续七年稳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短短五年,如何使这个沙漠小城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十三五”又是怎样规划的呢?请关注新疆网记者对若羌县县委书记宋学斌的专访。

2

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

记者:宋书记,您好!作为古楼兰所在地的若羌县最想对外界表达什么?希望外界了解一个怎样的若羌?

宋学斌:若羌县是古楼兰所在地,位于新疆东南部,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号称“华夏第一县”,人口5.6万,少数民族占41.73%。这里区位突显,誉为“横系在欧亚大陆上的金腰带”,新疆的“南大门”,“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大通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战略支点。这里资源富集,誉为新疆矿产资源的“聚宝盆”,红枣、钾盐等资源闻名疆内外。这里人文厚重,素有“历史文化长廊”的美称,楼兰文化的发祥地,神秘的罗布泊,还有原生态的阿尔金山等,向外界表达的是若羌深厚的楼兰文化底蕴、绝美的旅游资源、重要的区位交通优势、富集的自然资源、幸福的各族群众,这里民风淳朴善良,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9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表扬若羌“宗教氛围淡薄,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十二五”期间,若羌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惠及民生上有哪些体现?

宋学斌:若羌县在“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亿元,年均增长24.4%;完成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8.8亿元,年均增长26.6%;荣登“全国县域发展指数”全国百强第59位,是新疆排名第一的县。成功创建若羌工业园、罗布泊盐化工业园两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形成若羌城区、祁曼地区、罗布泊地区“三大工业经济圈”。若羌机场、库尔勒—格尔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米兰河水利枢纽工程即将投用。国投罗钾钾盐开发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投产。

3

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在国投罗钾生产基地调研

“十二五”时期,是若羌民生大幅改善、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809元增长到27633元,年均增长14.8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000元增长到28502元,年均增长15.28%,连续七年稳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民生支出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连续七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今年1月荣膺第二届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办人民满意教育、办人民满意医院成效显著,2016年度高考成绩本科录取率由2014年的32%上升到2016年的86.1%,史无前例地进入巴州第三名。实施“幸福乡村”建设,成为全疆的样板工程。保障性住房全面完成。率先实行城乡养老保险、低保一体化,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记者: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脱贫攻坚现在到了一个冲刺阶段了,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若羌县在民生工程方面有哪些规划?

宋学斌:若羌县提出“一个总目标”,即:实现一年高标准脱贫、四年稳定致富。明确“两个阶段”,即2016年集中攻坚期高标准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期到2020年稳定致富,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确定“三个标准”,即将扶贫对象涵盖城乡所有贫困群体,扶贫标准在2016年国家现行2855元的基础上提高至5000元、2020年在国家初步估算4000元的基础上提高至10000元,集中攻坚时间由五年减少至一年。

若羌县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即:思想教育脱贫一批,针对“等靠要”思想,选树宋礼等6位典型人物巡回宣讲,激发贫困户致富斗志内生动力。促进就业脱贫一批,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接,760人实现就业。扶持生产发展一批,到位项目资金635万元,实施定向就业培训、特色种养殖,培育扶贫创业孵化基地,20余户贫困群众自主创业,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现异地搬迁牧民下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制定40项“若羌政策”,兜底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基本生活、上学、医疗等困难,已直接让利群众494.94万元。民生改善脱贫一批,投资1.2亿元完成剩余22个村庄“幸福乡村”建设,贫困家庭户均享受政策补贴2.3万元。社会帮扶脱贫一批,组建楼兰爱心基金募捐1650万元,实施“千企千商千人包千户”活动,全民互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创新成立公司专营收益脱贫一批,筹资8000余万元成立楼兰爱心公司,参与塔什萨依河二三级水电站等项目,经营收益全部兜底保障特困群众持续增收。

目前,若羌县已脱贫996户2471人,年底前实现全部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记者:近年来,若羌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

宋学斌: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完善提升了社会管理体系“最后一公里”,增加了村“两委”职数,充分保障了基层工作经费。每年分别为各乡镇、村、社区落实10万元工作经费和8万元文化活动经费,乡镇团委、妇联及村、社区团支部按每年5万元、3万元标准保障经费。大幅提高村干部报酬,率先实行村干部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对达不到“三老”人员申报条件的离任村干部每月补贴200元的生活费;创新实施“第一书记”带培工程,县四套班子成员分别兼任所有村、社区的“第一书记”,带动联系点做好维护稳定、精准扶贫、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等工作,此做法得到中组部的肯定;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编写《楼兰文明读本》系列丛书供全民学习,弘扬楼兰文化,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全面深化“访惠聚”活动;扎实开展“星级化”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

若羌县吾塔木乡依格孜吾斯塘村萨依勒克村民小组幸福乡村建设

记者:若羌县的优势产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宋学斌: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红枣产业已成为若羌农民的“摇钱树”,如今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22.8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但红枣产业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短板,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红枣,充分发挥若羌(兵地)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示范带动效应,推进电商进农村、进社区,将若羌红枣、黄玉等资源及楼兰文化、特种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推广“私人定制”营销模式,确保农牧民多渠道持续增收。

若羌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罗布泊钾盐的成功开发,为若羌县乃至全州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150万吨/年钾肥生产能力,在国内硫酸钾市场占有率达到45%,已成为世界最大硫酸钾生产基地。

近年来,若羌县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支点,规划建设了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和若羌特色的电商平台,通过先行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物流公路港,逐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元化联运有效衔接的现代物流集疏运体系及配送体系。

记者:若羌县在巴州或者新疆的定位是怎样的?

宋学斌:若羌县的定位概括为“两心三区一市场”。“两心”,即新疆重要的果品交易集散中心和物资中转、仓储、配送中心;“三区”,即矿产品物流区,向东繁荣西部地区与内地省市的商贸物流和仓储区,向西与中亚、欧洲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交通枢纽和自由贸易区;“一市场”,即中国最大的红枣交割市场。目前正在加快实施撤县建“楼兰市”步伐,努力建成巴州的护城河和副中心城市,全疆精品示范小城镇。

5

绿树掩映下的若羌县城

记者:若羌县近年来发展很快,未来发展是怎么设计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是什么?

宋学斌: “十三五”时期,若羌县的奋斗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

若羌县总体发展理念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更加注重社会安定、民生改善、率先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完成幸福乡村、生态宜居精美城市建设,按照“保稳定、破瓶颈、强产业、惠民生、兴文化、塑形象”的思路,科学布局“八大基地”, 顺利撤县建“楼兰市”,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打造南疆样板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您认为当前影响若羌发展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县委的解决思路是怎样的?

宋学斌:当前影响若羌发展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二三产业结构单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脆弱,缺水少电、复合型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显现,反恐维稳形势依然复杂;基层组织建设仍需持久用力,一些党员干部“四强”“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若羌县解决的思路:一是防风险、补短板,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转方式、调结构,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惠民生、聚民心,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四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五是兴文化、强旅游,加快建设文化大县。六是抓改革、促发展,激发强大的发展动力。七是重培养、引贤才,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上一篇:专访中共且末县委书记徐凯: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 下一篇: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去办,就一定能办好——专访人大代表、阿克苏地委委员、库车县委书记秦加友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